圣雄能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凝聚发展势能
煤电盐一体化产业腐蚀防护与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圣雄能源召开新疆煤电盐一体化产业腐蚀防护与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年工作推进会,现场与江苏嘉轩智能科技公司签署研发合作协议,标志着圣雄能源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等高校将有3到5名博士陆续入驻研究中心,开展课题项目研发攻关工作。”圣雄能源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王国龙表示,这将是破解圣雄能源高端人才困局的关键一步,公司以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构建“高校导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型科研团队,突破地域限制打造区域性科研平台。
科技创新成效已在圣雄能源逐步凸显。2024年,圣雄能源通过与北京化工大学、新疆大学等10所高校构建产学研共同体,建成自治区级煤电盐一体化防腐蚀工程研究平台,累计获得县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5项。在群众性创新方面,以7项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230项职工创新项目、108项QC成果营造了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42个优质项目在集团首届“创新创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赛”中斩获奖项,职工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技术转化的孵化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载着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双向期待。”圣雄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国谈及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思路时说。新的一年,圣雄能源将从三个维度积极优化工作机制,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通过整合质检中心、防腐蚀研究中心等五大技术平台,联动高校资源,年内建成投用一体化研发中心。科研攻关层面推行“园区统筹+分公司攻坚”模式,重点突破9大研发课题和36项技改工程,同步拓展AI机器人巡检、全流程自动化控制、APC先进过程系统及绿色新材料开发。创新机制建设方面,重点聚焦全员参与,依托专项创新基金和成果转化奖励制度,通过技术创新、标兵评选、人才培养、专利获取等多维度进行激励,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推动创新覆盖生产全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圣雄能源正着力打通“人才成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融合机制,以本次签约的永磁环形节能电机研发项目为起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制,针对腐蚀防护、能耗优化等痛点难点开展定向攻关。人才培养方面将精准对接自治区“2+5”人才政策框架,创新实施“政策+项目”,推进新疆工匠培育和优秀工程师培养,有力带动技术创新成果落地。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圣雄能源紧紧围绕“质量管理元年”新方位,明确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新疆中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